从分类投放到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再到分类处理,北京垃圾分类系统建设成果斐然。
记者在北京市市政市容委会同首都文明办等多部门联合举办的“2017年北京市垃圾分类系统建设与资源化处理技术经验成果交流会”上了解到,从胜利完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奥运承诺到2017年实现600个小区垃圾分类达标,北京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建设和资源化处理的步伐越迈越坚实。
技术装备不断提升
此次交流会的宗旨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推进北京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进,突出体现创新性、实用性和互动性,贴近大众、贴近垃圾分类工作的需求,重点展示目前国内外垃圾分类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设备工艺以及通过小区达标试点形成的典型经验和分类处理模式,进一步促进北京市垃圾分类管理及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垃圾分类最新技术设备的应用;交流和推广垃圾分类先进管理模式,推进餐厨垃圾(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引导广大市民广泛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系统科学有效衔接。
5月16日至18日在农展馆亮相的以垃圾技术装备为主题的大型展示会在开幕前就向公众发出热情邀约。
此次交流会的技术装备展示有来自全国13个省、市、地区的60余家单位报名参加。本着“严把质量、优中选优”的原则,经过专家筛选把关,最终确认40家在同行业中技术先进、工艺成熟的单位参展,是目前同类型展览会中参展单位最多、技术最新、设备最全的一次展览会,符合城市垃圾分类系统建设实际需求。
互动展示贴近民众
“垃圾处理装备”能有什么看头?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来到农展馆新馆,只见在近万平方米的展馆内,从大型的餐厨处理机、分类运输车到小巧的家庭食物垃圾处理器再到“轻薄”的分类垃圾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技术装备已然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而环保美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智能型分类转运站、能自动称重的分类垃圾箱、远程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也把垃圾管理的“活儿”做得越来越精细。
在示范体验区,设置了家庭、餐饮单位、公共场所等5个情景单元,观众可以根据实景和路线,清楚地了解在这些场所所产生的垃圾是如何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
除了各式技术装备,展板、沙盘模型、LED大屏,也综合展示着北京市垃圾分类系统建设的理念、思路、进展和成果,让人耳目一新。
有很多市民朋友也来到交流展示会现场,交流会使普通观众不仅能看热闹看新鲜,更有很多可以体验、参与的活动环节设计。
交流互动展区的参展项目由各区县具体组织,涉及街道、小区、学校、社会单位及环保组织共20个单位参展。
这部分展区主要展示垃圾分类成果经验交流、垃圾再利用手工现场制作与展示、垃圾分类趣味互动游戏、垃圾分类知识有奖问答、垃圾分类设施成果展示、“零废弃”管理互动展示、“绿色餐饮”展示、垃圾分类进农村等8个互动展示主题。在互动活动中由参展单位现场同观众零距离交流体会、介绍经验、发放垃圾分类宣传资料等。在交流互动区,记者看到绿色生命树有奖知识竞赛,扔飞镖、投篮、电玩等各种形式的垃圾分类趣味小游戏,废物利用手工制作都吸引了大批观众跃跃欲试、积极参与。(胡春明)